瑜伽常识 /MANUAL
TG体育“75年·75人”|文化宫的“流量密码”
新中国成立后,时任中央西南局的十分关心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建设,提议修建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。1951年7月1日,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正式开工奠基,次年建成开园。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是继北京、上海之后建成的第三座大城市文化宫,此后70余年,文化宫成为一个开展文化活动、休闲娱乐、宣传培训的重要活动场所。
范秋萍,女,历任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宣传组副组长、政技组组长、宣教组组长,文化宫建设发展的参与者、见证者。
92岁的范秋萍坐在窗前,深情地遥望渝中半岛的方向,满眼都是自己20岁的影子。
范秋萍时常会想起,穿过那座耸立在中山二路的弧形大门,沿着斜坡下行,道路两旁是郁郁葱葱的黄葛树,斜坡的尽头,就是热闹的文化宫中TG体育心广场。
时光回溯到1952年8月5日。一场大雨过后,重庆城显得格外干净、清爽。下午6点半,广场上上百面彩旗迎风飘扬,文化宫的弧形大门上飘下了彩色的纸花,在群众的欢呼和掌声中,文化宫的大门为它的主人重庆人民打开了。
那天,不满20岁的范秋萍,正在工会组织的一个学习班学习。“吃过晚饭,一辆大客车把我们送到文化宫参加游园晚会。那天真是热闹,文化宫里人山人海,大家都在唱歌、跳舞。”范秋萍说。
“闹热,人多!”同样是几代重庆人对文化宫的记忆。文化宫绝对是当时重庆最闹热的地方,看露天电影、看歌舞戏剧、开会听报告,以及孩子们参加汇演比赛,文化宫都是首选之地。文化宫大剧院播放的第一场电影卖出了12000多张票,它创造过单日接待10万人的纪录,可以说是最早的“10万+”缔造者,掌握着重庆人民文化生活的“流量密码”。
“在文化宫的北端有一座亭,亭子的三面都有长廊,西面的长廊又通向一座草亭。这草亭是个很幽静的地方,东边的下面是动物园,现在养有老虎和川西兄弟民族送来的豹子;南面隔一个喷水池,再穿过一个草坪,便到了第一会堂。由动物园绕过一条曲曲折折的石梯子路,便到了文化宫的后门,也接上到篮球场、溜冰场的路了。这个亭子上面的顶像两个车轮,顶尖上是一颗红星。蝉在亭子四周不停地叫着,给文化宫的夏季一个点缀。坐在这亭子里,看得见工厂的烟囱,也看得见隔着两江的原野和后面与天边相连接的山峦,享受祖国给我们的无限幸福。”
范秋萍珍藏着一张报纸文化宫建成开园当天的《重庆日报》,报纸上的这段白描,生动地描绘出了一个美丽的城市园林公园。
“文化宫很美,很多人喜欢在这里拍照留念。”范秋萍从第一天走进文化宫,就喜欢上了这里。
文化宫是懂美学的,光与影在这里总是很容易被捕捉。文化宫修建之初,保留了园区内大量砖木结构质量较好的建筑,略加修缮赋予其新的功能;新建了正大门TG体育、展览室、图书馆、健身房、溜冰场、小型足球场、儿童乐园和动物园;增建各种花圃长廊、亭台水榭和花木绿植,使文化宫成为重庆解放初期规模最大、设施最全、园景最美的城市公共空间,成为重庆市民美好生活的秀场、最热门的“打卡地”。
文化宫的美,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重庆人。穿上白衬衣,擦亮了皮鞋,在圆弧形大门前咧开嘴笑;戴上红领巾,和同学在红星亭来一张青春少年照;和父母在水池边嬉笑合影,和外婆在蜿蜒曲折的花卉亭廊休憩、摆龙门阵谁家里没有几张文化宫的照片,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“老重庆”。
“文化宫是同志提议修建的文化工程。”范秋萍回忆道,在西南军政委员会的一次会议上,亲自提议修建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。他说,重庆解放了,劳动人民翻身作了主人,打上了“肉牙祭”,但这还不够,还要让重庆人民打上“文化牙祭”。
根据的指示,重庆市委和市政府很快制定出修建计划,并专门成立了修建委员会。亲自点将,让当时的重庆市长曹荻秋担任修建委员会主任。随后,重庆市政府在财力相当紧张的情况下拨出专款130万元,在原川东师范学校旧址修建文化宫,与重庆人民大礼堂、大田湾体育场并列,成为解放初期重庆的三大民心工程之一。
1951年7月1日,文化宫举行奠基典礼。在修建过程中,多次审查工程图样和工程模型,并几次亲自到工地上视察工程进展情况。1952年5月1日,再次来到文化宫施工现场视察,曹荻秋市长邀请他为文化宫题写宫名,愉快地答应了。共写下36个字,对每一个字反复比较后,最终精选出“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”10个字。1952年8月5日,文化宫举行隆重的竣工典礼,题写的“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”10个大字庄重夺目,置于文化宫大门中央,至今犹存。
文化宫的落成极大地丰富了重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,成为了重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标志。
“那个时候学校组织春游、秋游,经常都是来文化宫。一进文化宫大门,男娃娃们就会从斜坡上往下冲,比赛谁跑得最快。”范秋萍笑着回忆道。
儿童乐园一直是文化宫最受孩子们欢迎的地方。从划破裤子的“梭梭滩”(重庆方言,指滑梯),到后来去培训班上课前都要坐两次的小火车、过山车,文化宫就是童年最理想的玩耍地。特别是家住渝中区两路口附近的孩子,即便每天在文化宫里玩到深夜回家,要挨上父母几巴掌,也是笑着睡着的。
文化宫的露天电影,则让许多家庭提前了吃晚饭的时间。每天下午5点左右,四面八方的人流就朝着文化宫涌来,他们人手提着一把小板凳,排着队进文化宫。家住江北、巴南的人们,甚至会冒着坐不了轮渡、夜宿江边的风险,也要来看一场露天电影。
“文化宫的露天电影,只需要4分钱一张门票,很受群众欢迎。有一年放映朝鲜电影《卖花姑娘》,场场爆满,人多得挤都挤不进去。”范秋萍想起这些,眼里藏不住的兴奋,一如当年赶来看电影的人们。
除了露天电影,还有京剧团、川剧团的演出,赛花会、灯会、篮球赛作为当时重庆最大的文化活动中心,全市性的重要政治接待、大型集会、庆典、展览及游园活动,都在这里举办。节假日开展的各类文化活动,更使文化宫成为让人流连忘返的乐园。
文化宫是懂过节的。从开园起,文化宫就围绕节日开展活动。春节看灯会,元宵节猜灯谜,“五一”游园,“六一”少先队活动,中秋节、国庆节赏菊赛花每一个节日,文化宫都给市民安排得明明白白、满满当当的。“每到节假日,文化宫里人山人海。”孩子们兴奋得想要到处看、到处跑,大人们则紧紧抓着孩子的手,生怕他们在人群中走丢了。
“文化宫是广大职工的文化学校,又是职工的文化乐园。要起到学校和乐园的作用,就要面向生产、面向基层。”交谈中,范秋萍多次提到这句话。
“面向生产、面向基层”的职工学校,讲究的是实用。“改革开放初期,工厂招收了大量的新工人,新工人跟着师傅学,但是师傅只能从技术上教,理论却提不高。怎么办?工会就让我们文化宫办短训班、学习班。”范秋萍说,为了摸清基层的实际需求,她和同事们就到工厂去蹲点调研,发现当时工厂从国外进口了不少机器设备,可工人既看不懂图纸,也不会用。于是,文化宫先后举办铸工基础知识、电工基础知识、电子计算机、机械制图、机械设计、工业会计、科技英语、科技日语等学习培训班,为企业培训了一大批生产技术骨干。
“我们请重庆大学、四川外语学院的老师来上课,老师们担心工人学员听不懂,就深入浅TG体育出地讲,很受工人欢迎。职工们都想到文化宫来学习,一个班七八十个人都装不下,教室的边边角角都坐满了人。”范秋萍说,“后来,我们又在红星亭办起英语角。星期天晚上,英语学习班的学生、喜欢英语的人都来英语角对话交流。”
除了文化技术培训,文化宫还先后开设音乐、美术、摄影、雕塑、戏剧、舞蹈、健身、武术、围棋等对职工有吸引力的课程,并邀请知名的文化艺术专家前来授课。同时,文化宫先后组建重庆市当代职工艺术总团、重庆工人雕塑创作室、重庆职工摄影协会、重庆职工书画协会、重庆职工灯谜楹联专业委员会等文艺团体。
文化宫是懂服务的。2019年起,文化宫组织开展“送培训进基层”活动,采取“订单式”服务方式TG体育,按照基层企业单位和职工选择的“菜单”,免费开展教育培训活动TG体育,让更多职工群众享受到高品质的文化生活。
时至今日,文化宫依然开展有市民免费参与的太极拳、瑜伽等当下流行的健身活动。每天广场上的晨练,都有众多市民参与。
文化宫是懂潮流的。露天电影、灯会、“打火龙”表演、泳池冲浪与时俱进,紧跟重庆市民的文化需求,是文化宫的流量密码。
因文化需求而生,因文化需求而兴。为人民群众“打文化牙祭”这个重托,牢牢地刻在了文化宫人的骨子里。
说到这里,92岁高龄的范秋萍眼里闪着光:“领导交给我们的任务,我们就要努力去完成。”